发布日期:2025-05-22 08:32 点击次数:68
台海成火药桶!美军“群狼”战术现形,吕宋海峡或为第一战场!美海军陆战队在吕宋海峡部署反舰导弹系统,剑指中国,摆出决战姿态。此举不仅打破区域军事平衡,更将吕宋海峡推向台海冲突的“引爆点”。美军放弃航母对决,转而利用岛链优势打“游击战”,解放军将如何应对这场“不对称战争”?
吕宋海峡:台海冲突的“引爆点”?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吕宋海峡的巴丹群岛部署“海军打击导弹”(NSM)和“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此举意义重大。吕宋海峡作为连接南海和西太平洋的要道,一直是战略要地,当前已成为中美竞争的关键区域。
月初,解放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刚通过吕宋海峡前往台湾岛东部海域进行演习,解放军的核潜艇也频繁在此进出太平洋。美国在此刻部署反舰导弹,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美国海军始终高度重视吕宋海峡,视其为进入南海、干预台海局势的关键通道。
此次在吕宋海峡中心地带部署反舰导弹,是前所未有的举动。这暗示着该海域可能成为未来台海冲突的主要战场。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虽声称旨在“保卫菲律宾”,但实际上更像是为可能的台海冲突做准备,将吕宋海峡预设为潜在的战场。
美军新战术:放弃硬碰硬,玩“群狼”
美国人的战略重心正在悄悄改变。以前他们靠航母编队耀武扬威,但在解放军越来越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面前,这套老办法不好使了。美国防长都承认,美军航母在跟解放军对抗时,很可能20分钟内就全军覆没。这话虽然听着吓人,但也反映了美国人对实力对比的清醒认识。
所以,他们不得不调整战略战术,另找出路。于是,“群狼战术”就出来了。这套战术的核心就是,放弃跟解放军正面硬刚,而是利用第一岛链的地理优势,把大量的反舰导弹、远程火箭炮和防空导弹分散部署在台湾海峡周边的岛屿上,一点一点地消耗解放军的海空力量。
这次在巴丹群岛部署NMESIS,就是这种战术的具体体现。吕宋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354公里,而NMESIS发射的NSM导弹射程有180到200公里,完全可以覆盖整个海峡,形成有效封锁。
除了部署导弹,美军还在吕宋岛北部部署了AN/TPS-80地/空任务导向雷达,这雷达探测距离大约250公里。同样的雷达系统也部署在距离台湾岛只有108公里的日本与那国岛上。这两个雷达系统一南一北,对台海地区形成了严密的监控网络,大大提升了美军在这一地区的战场感知能力,给“群狼战术”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支撑。
NMESIS系统本身也很隐蔽,体积小,容易藏在岛屿的树林里,不容易被远距离火力摧毁。NSM导弹还有隐身功能,拦截起来更难、成本更高,解放军的反制行动也会更复杂。
解放军的挑战与应对
美国人的这一系列部署,对解放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跟在关岛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相比,在台海周边岛屿部署短程导弹系统对解放军的威胁更大,也更现实。
前者虽然射程远,但更容易被解放军的远程火力覆盖。后者更灵活、更隐蔽,能对解放军的海空力量造成更大的牵制。可以预见,美军的行动肯定会引起解放军的反制措施。
解放军可能的反制选项有很多,比如:发展更先进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例如高超音速导弹,用来打击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基地和导弹阵地。加强电子对抗能力,干扰和压制美军的雷达和通信系统。加强区域拒止能力,部署更多的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加强潜艇部队的建设,限制美军在台海地区的行动自由。
“群狼”的利弊与未来局势
美军的“群狼战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它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分散部署的导弹系统虽然增加了打击的灵活性,但也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而且,这些导弹系统的生存能力也不是绝对可靠的,一旦遭到解放军的饱和攻击,很可能损失惨重。
未来的台海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军的“群狼战术”和解放军的反制措施,都会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方保持克制,避免误判导致冲突升级,至关重要。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不仅符合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决心。
